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金融業的數位轉型4.0

金融業的數位轉型4.0

出處:經濟日報|盧希鵬|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專任特聘教授

學習從後天看明天,並讓自己的組織成為敏捷組織

金融業的數位轉型,一直圍繞在降低交易成本這條路上。降低交易成本將會衝擊金融產業結構,共有四波衝擊,分別是作業活動、場景決策、去中心化、與契約執行。

金融業數位轉型1.0: 金融互聯網降低了作業活動的交易成本。自動提款機降低了銀行的營運成本,也降低的客戶跟銀行間的交易成本,當自動提款機變多了,銀行分行數量就會變少。網路銀行與行動銀行又進一步降低了客戶與銀行之間作業活動的交易成本,讓銀行的分行數量及規模繼續縮小,而有了純網銀的實驗構想。當網路下單降低了投資者與券商間的交易成本,大量的股票營業員就轉行做了理專。

金融業數位轉型2.0:數字化場景金融進一步降低了決策活動的交易成本。當有越來越多的金融決策(如理財判斷、場景活動、信用額度、風險評估、洗錢防制等)可以交由人工智慧與大數據來解決的時候,理專與知識工作者又要轉型,並進一步衝擊到金融產業結構。

以上兩波數位轉型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對的事有兩種,一種是大家都認為對的對,這件事肯定是對的,但是勢必引來更激烈的競争。另外一種對是你認為對的對,這個對如果是對的,就會產生很大的機會。但是你怎麼知道你是對的?必須要做實驗,學習從後天看明天,並讓自己的組織成為敏捷組織。

金融業數位轉型3.0: 智慧金融將降低去中心化的交易成本。在金融產業裡我們相信得帳戶者得天下。世界上最大的摩根大通銀行花了100多年累積了將近8000萬個帳戶,但是Meta上有接近30億位用戶,蘋果iPhone手機上有超過十億的用戶。在台灣,Line與電信業者都擁有超過一千萬位用戶。過去我們是要把客戶帶到銀行開戶,未來則是要把銀行開在有人的地方。到底客戶是銀行的,還是銀行是客戶的?……

本文同步刊載於經濟日報/名家觀點
完整內容請至『金融業數位轉型4.0』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