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AI無法解決的問題:混沌世界

AI無法解決的問題:混沌世界

出處:經濟日報|盧希鵬|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專任特聘教授

這些問題數據越多,世界越複雜

日前OpenAI推出的最新AI模型GPT-4o(o是Omni的縮寫,意指全能),不僅能讓兩個AI使用語音彼此聊天,還可以教導孩子三角函數,也提供了視覺推理功能,看到你所在的環境,它將猜到你可能在做什麼。GPT-4o目前是免費的,還提供了免費的API應用介面…AI會是全能的嗎?當然不是,AI可以解決很難的問題,但是無法處理混沌。難與混沌複雜,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難的事,像是在校園學習,努力就會成功,真理越辯越明,數據越多越清楚。社會網路比較複雜,複雜混沌的事,努力不一定成功,如同數位轉型。數據越多,有時會讓事情陷入混沌,所以在混沌的世界中,大智不語,數據越少,越少爭辯,反而事情越清楚。
AI是數據科技,無法解決混沌問題,只能與混沌共處。當AI解決了校園知識學習上的難,好讓人類更早離開校園,到社會網絡中去學習複雜的問題。人們要如何面對混沌與複雜的網路社會呢?就是複雜理論所強調的大道至簡,簡單原則重復做就會突現網路效應的複利效果。
在複雜的網路世界中,舉凡財富,事業,知識,朋友,簡單事情重複做,十年之後都會有複利的回報。所以,投資,讀書,做人都要有紀律。許多高階人才的突現,就是過去十多年的努力與人品,產生了複利效果。許多人的天賦(Gift)無法教導,只能學習,並在不斷人際互動的複利情況下逐漸形成。
AI無法處理混沌,所以知識分子要學習以下十項簡單原則:
1. 要有信仰:混沌世界不是Seeing is believing, 而是Believing is seeing. 你相信的原則重複做,複利後就會突現未來。
2. 要有彈性:Ubereats也併了foodpanda,混沌世界無法預測,隨時願意重新學習和調整方向,學習也會有複利效果。
3. 要能演繹未來:AI手機因為相片語音技術終將流行,將帶動GPT store的普及。生成AI贏者全拿,其它模型將走向開源與垂直領域應用。如果這是你演繹的未來,就應該從未來看現在。
4. 要打破現有系統框架思考:創業常來自混沌邊緣。勇於挑戰傳統觀念,尋找突破和革新的可能性。
5.要聽見市場聲音:業師無法告訴你真相,只有市場能,所以需要敏捷與冷啟動。
6. 要懂得購買別人時間:學習打群架,善用專家和團隊的時間。
7. 要能與陌生人互動:陌生人常是你的結構洞,促進不同領域的跨界交流與合作。
8. 要重視社群:要相信弱連結的力量,因為弱連結是市場,也是創意來源。促進行業內外的交流和共享,共同推動AI技術的發展。
9. 要能激活人:激勵和鼓舞團隊成員,建立積極向上的團隊文化,共同推動人工智慧的創新發展。
10. 要成為一個打不倒的人: 面對挑戰和困難不氣餒,韌性有時比能力重要。
複雜混沌系統很難被預測,人生95%的努力都浪費了,只會有5%會得到回報,只是在突現之前,你不知道那5%在哪裡。AI無法解決政治的複雜,也無法解決婆媳與夫妻間的混沌,這些問題數據越多,世界越複雜。讓AI處理難的問題,面對複雜混沌,就是簡單規則重復做,大道至簡,大智不語,等待複利效果的突現,這將是人類在AI時代,僅剩的價值與能力。

本文同步刊載於經濟日報
完整內容請至『AI 無法解決的問題:混沌世界』閱讀

發佈留言

45 −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