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西門子:將技術擴散至其他產業應用

西門子:將技術擴散至其他產業應用

出處:MIC專欄|詹文男, 李震華, 周維忠, 王義智, MIC數位轉型研究團隊

以既有的產業專門知識為基礎,結合軟體服務,提供顧客企業完整的數位化製造服務

公司簡介
西門子(Siemens)成立於1847年,總部設立於德國,在電子、電機產業上為全球知名的領先企業。公司營運範圍涵蓋全球一百九十餘國,旗下有超過37萬名員工,主要業務包含能源、基礎建設、數位工廠、醫療領域。
西門子相當重視研發創新,每年研究經費占營收6%,年增幅超過25%。目前致力於針對客戶需求,提供整合解決方案的服務。在數位化的服務上,最著名的為MindSphere物聯網平台,以及數位分身(Digital Twins)的技術。2018年,西門子整體營收約915億美元,其中有20%來自數位業務,淨利約67億美元。

轉型動機
德國工業產品出口依賴度高,2006-2011年間面臨出口成長停滯,影響了德國經濟發展,為強化企業獲利能力,德國政府在2013年正式推動工業4.0,將工業設備的優勢加入服務價值體系。
此外,德國少子化問題嚴重,自1970年代開始,德國生育率便未破2%。加上過去在1995年到2002年間,德國經濟成長緩慢,並沒有特別鼓勵年輕人學習工程,導致當時每年工程畢業生從5萬人下滑至3萬人。德國缺乏如美國般豐沛的軟體人才,因此當美國著重發展延伸資訊產業的物聯網,德國則藉過去製造設備的強項,從生產設備智慧化做為開端,開啟智慧製造的先驅。對於「百年製造」西門子來說,智慧化設備也成為企業切入智慧製造的契機。

轉型方向
安貝格工廠是西門子數位工廠概念的實踐場所。過去二十五年,安貝格工廠在人工數量大致維持不變,空間也未大幅擴張的情況下,不但將良率改善至99.9988%,更將產能擴張至八倍,目前已成為全球參訪的示範工廠。而工廠設備每天生產的五千萬筆數據,不但紀錄顧客的資料,更能預測未來需求,使數據成為西門子發展的重要資產。人工作業也藉由數位化的發展降至過去的四分之一,現場人員的類型也從重複作業的作業員,轉為使用軟體來管理生產的技術人員。
西門子過去以設備、自動化等能力見長,2007年完成對產品生命週期軟體(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PLM)公司UGS的併購,成為西門子跨入數位化服務的起點。之後續西門子相繼併購協助生產的VR軟體、MES系統,更藉併購Camstar、Sinalytics等數據服務公司,加入大數據分析與平台服務。
在2016年西門子推出工業雲平台MindSphere,為企業提供自動化與數位化等核心領域服務。數位分身(Digital Twins)則為企業提供實際設計、模擬、驗證及最佳化產品、製程的方法。
利用數位化強項,擴展各事業部發展
西門子在眾多產業都有產品線,每一產品線都有可觀的裝機量,藉由蒐集大量數據與分析,進一步擴展旗下各產業服務項目,提升服務價值。如醫療方面,西門子醫療發表一款可整合病患資料,並利用AI辨識資料模式與規律的AI-Pathway Companion平台。透過資料與AI的整合、分析,可讓醫生更了解病患的臨床狀態,協助醫療決策。

轉型啟發
台灣與德國製造業有相當相似之處,如依賴外銷、製造能力強、注重機械製造發展。台灣企業可借鏡德國西門子的轉型之路,以既有的產業專門知識為基礎,結合軟體服務,提供顧客企業完整的數位化製造服務。
另可參考西門子建立示範工廠的方式,除了替自家服務作活廣告,更將新技術先行實踐在企業內部,做為未來營運改善的參考。此外,西門子也利用自身企業數位化的強項,逐步將技術擴散至其他產業應用,此方法也可以作為台灣企業在各產業物聯網的發展路徑參考。

資料來源:資策會MIC、數位轉型力、數位轉型學院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