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欣興電子:聰明生產,大數據建立系統化彈性決策

欣興電子:聰明生產,大數據建立系統化彈性決策

出處:MIC專欄|詹文男, 李震華, 周維忠, 王義智, MIC數位轉型研究團隊

透過大數據建立系統化彈性決策與聰明生產

欣興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現為全球最大手機電路板供應商。為降低人為失誤與資訊不完整問題,便在2011年便開始規劃如何將傳統大量人工作業的PCB製造工廠,轉型為高科技、數位化的智慧工廠。期望透過大數據建立系統化彈性決策與聰明生產,進而精進製造技術與管理方式。然而,欣興對於蒐集數據過往無相關執行經驗,也無統一的通訊協定。且因場域中有許多設備仍為機械表頭形式,無法將訊號輸出,需要透過加裝外掛感測器進行擷取。以欣興產線為例,一條線最少需要上百個不同類型的感測器,整廠下來所耗費成本相當可觀。所幸在臺灣電路板協會的努力下,將半導體通訊協定標準SECS/GEM引入至PCB產業中,並簡化為PCB所需的PCBECI,作為板廠蒐集生產資料的統一通訊格式,可降低設備商客製機台協定之成本,此舉才讓許多PCB廠商和設備商願意投入。

透過將廠房內現有設備稼動率有效提升,即能對此大幅節省開支

在導入過程中,原需高度仰賴工程師經驗作判斷,在引入數據擷取、可視化與分析的工具後,雖取得相關數據,但,其數據在初期時仍需經較長時間的磨合驗證過程。但高層深信,在導入數據分析工具後,便可以隨時、全面性的進行監控,更能將過往忽略的細節逐漸揭露出來,進一步找出問題的根源,堅定地推動著轉型。漸漸的,工程師們也逐漸從一開始的不信任數據到願意接受,並對數據化體系觀念愈趨一致。

在建構數據化體質後的欣興,因生產透明與即時化,工程師可快速瀏覽全製程數據,針對特殊問題進行追溯與解決,大幅提高處理正確率。而過往經常發生的人為疏失與資料不完整等情形也能有效杜絕。對比過去,欣興目前缺陷檢測誤殺率可從95%降低至40%,透過數據執行失效偵測與分類,則可將原本需要7~15天驗證確認不良品原因,縮短至1~2天內,對於在人員運用上更具效率。再者,由於PCB廠本身設備相當昂貴,透過應用串聯,讓其可不必在產能無法因應時,就優先考慮添購新設備擴充,透過將廠房內現有設備稼動率有效提升,即能對此大幅節省開支。而在檢測部分,透過AI視覺強化視覺檢測方案的導入,則能幫助QA在檢測效率上大幅提升60%。

欣興高層從規劃初期便明確訂定導入目的,並顯示自身轉型的決心。對外,欣興從自身問題出發積極推廣各類型業者結盟,以促成標準化體系建構。過程中,雖不免面臨阻礙,但基於主事者的強烈決心,進而排除問題成功推動轉型。

資料來源:資策會MIC、數位轉型力:臺灣製造業數位轉型案例解析、數位轉型學院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