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超微半導體(AMD):運用策略聯盟並積極轉換發展方向,重新掌握市場地位

超微半導體(AMD):運用策略聯盟並積極轉換發展方向,重新掌握市場地位

出處:MIC專欄|詹文男, 李震華, 周維忠, 王義智, MIC數位轉型研究團隊

(一) 公司簡介 
創立於1969年的超微半導體(Advanced Micro Devices, AMD),是一家專注於微處理器及相關技術設計的公司,其總部位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灣區矽谷內的森尼韋爾市。
最初AMD擁有製造自家設計晶片的晶圓廠,2009年將其晶圓廠拆分為現今的格羅方德(Global Foundries)後,成為無廠半導體公司,僅負責硬體積體電路設計及產品銷售業務。AMD是美國前五大微處理器廠,負責硬體積體電路的設計與銷售,產品包含中央處理器(CPU)、圖形處理器(GPU),也為遊戲機提供客製化處理器 。

(二) 轉型動機
在AMD推出新架構之前,技術創新方面已達到停滯期,無法與CPU大廠Intel競爭高端市場,2013年後,本來由AMD主宰的x86伺服器市場拱手讓給競爭對手Intel,造成對手Intel市占率達99%以上,而AMD僅約1%。在PC市場受到Intel結合微軟夾殺,行動市場受到高通及聯發科進逼之下,2012年AMD被迫裁員全球1萬員工。
然因Intel的10奈米技術良率一直無法提升,給了AMD拉近彼此差距的機會。在全球高效能運算的公司中,AMD具有基礎扎實的專利優勢,而高畫質的電競、遊戲及雲端資料中心,均需要大數據運算,造就了AMD可以發揮的機會。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及大量運算資源的需求,為做到速度與深度兼具,更需GPU與CPU協同運作,AMD與同業相比,是少數同時具有CPU與GPU技術整合優勢的公司,成為轉型的契機。

(三) 轉型方向 
AMD與三星電子進行策略聯盟,雙方基於AMD Radeon繪圖技術,在超低功耗、高效能行動繪圖技術上展開為期多年的合作,加速繪圖技術在行動市場的創新。AMD與客戶及製造合作夥伴合作,優化產品製造經驗,其強大的軟體工具讓開發者能針對AMD Radeon GPU優化遊戲及其他應用程式,並提供眾多的選擇以及極大的彈性,協助開發者優化應用程式效能。
除了與微軟和Sony合作將晶片放在遊戲主機之外,AMD的資料中心處理器以更多核心數領先同業,獲得亞馬遜AWS、微軟Azure、Google及NTT Data採用。AMD捨棄原先的Bulldozer架構,採用全新的 Zen 架構,從一開始就設定好以高性能x86處理器為目標,重新設計處理器核心,並於2016年將Zen處理器架構正名為Ryzen。
新的處理器較過去的處理器,有更高的浮點運算性能和更大的存取記憶體空間,並支援新世代顯卡的標準。在定價策略上,新處理器較競爭對手Intel等同級產品更實惠,性價比更高。在產品製程上,AMD採用台積電7奈米製程,藉由更高密度的晶體數量提高運算力並達到節能省電效果。在組織架構上,AMD將GPU與CPU兩大核心技術團隊整合到同一組,以發揮綜效。憑藉耳目一新的組織企圖與產品發表,持續攻佔原本由Intel、NVIDIA主導的伺服器市占率。

(四) 轉型啟發
在PC伺服器市場失利下,AMD掌握契機,積極轉換產品發展方向,聚焦於電競、遊戲市場,除搶下遊戲機XBOX及SONY PlayStation及Google的訂單,也讓股價大幅上漲354%。面對遊戲、虛擬實境影像或電競賽事所產生全新運算需求,AMD聚焦技術研發,並鎖定遊戲市場,推出相較於前一代的效能更高的晶片,不但取得Sony與微軟的新一代遊戲機客製化繪圖晶片的訂單,也確保自己在遊戲市場的地位。
隨著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雲端運算的發展與超級電腦的大量運算需求,AMD借助台積電7奈米製程實力,利用競爭對手Intel的10奈米製程難產,目前僅停在14奈米的有利環境下,AMD取得了拉近彼此市場差距的機會,並順勢與雲端大廠亞馬遜、Twitter資料中心與微軟的Azure雲端平台擴大合作。不論是虛擬化、雲端、和企業應用,AMD善用台灣供應鏈的力量,與台灣OEM及ODM合作夥伴開發體積更小、更高整合的多核心晶片,藉由更低成本與更靈活的策略,讓AMD重新崛起。

資料來源:資策會MIC、數位轉型力、數位轉型學院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