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MIC專欄|詹文男, 李震華, 周維忠, 王義智, MIC數位轉型研究團隊
從生產製造核心能力的數位資產建置,幫助企業營運管理從數位優化轉換企業體質,保有市場競爭力
公司簡介
亦盛實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主營業務是電宰及雞肉分切,產品涵蓋冷凍及冷藏各部位分切白肉雞、土雞等共54個產品項,是CAS優良肉品認證廠商,毛雞日屠宰量可達兩萬隻,員工人數105人。產品主要的銷售對象有TGI
FRIDAYS星期五美式餐廳、正忠排骨、學校、團膳、國軍餐食及食品加工廠、中小盤商的食材供應。
轉型動機
開闢新戰場造成人力成本增加
臺灣雞肉屠宰分切產業已有13家合格電宰廠,家禽登記屠宰廠合計116家。訴求衛生、品質、人道的電宰白肉雞市場為卜蜂、大成長城、超秦、福壽等涵蓋上游飼料、毛雞飼養及雞隻屠宰的一條龍式生產集團占有半壁江山。
近年,國內肉品消費市場持續成長,且扣合健康趨勢商機,雞肉市場需求成長,國內雞肉消費量首度超越豬肉消費量,禽肉供應的市場機會有投入運作空間,產業未來看好。
特殊規格訂單無法自動化
在需求量大的標準分切規格已被大型禽肉電宰廠占據的產業環境下,亦盛需在產品差異化及內部價值鏈重整,創造獲利空間。如在肉雞的標準分切規格之外,開闢餐飲通路特殊需求規格產品供應。
因特殊分切規格多無法透過產線的自動分切程序完成分切,使產線人力需求程度高,且產線人員面對特殊規格訂單多元分散的狀態,在各種不同分切規格的作業轉換過程,容易混亂出錯,造成產品損耗及量、價損失。
此外,屠宰業缺工嚴重,多數企業的外籍勞動人數皆達可聘用上限,人員流動率高,如何擴大自動化幫助工作流程簡化與勞務減省,減輕工作負擔、提高人員留任意願及工作正確性,是亦盛面臨的營運挑戰。面對市場需求仍有未被滿足空間的產業機會看好,針對未來業務增長的可能性及現有問題改善,均是驅使亦盛投入數位轉型的相關因素。
轉型過程
營運卓越:人機協同改善自動化製造流程
亦盛的主營業務是禽肉屠宰分切,相較已向上游毛雞飼養整合的同業,亦盛更重視生產製造程序所能支援的產品規格差異化供應及生產流程的成本效益管控,也是企業競爭力的核心。
亦盛的雞肉屠宰分切流程,多數的處理步驟已完成自動化及輸送鏈進行各處理程序的串接。活雞吊掛屠宰後,進入全雞分級及分切分級程序,自動化機台設備需搭配人力進行同步確認輔助工作,或有部分分切工作需由人力獨力完成,且因特殊部位分切工作難以自動化,是產線使用最多人力的環節。
禽肉分切部位分級系統原僅有秤重分級,無進行各分切部位的產品計量,且分級精確度不足,仍需人力進行分級結果的再確認,產線人力配置無法調動提升產線運作的有效與流程順暢。
因此,亦盛在雞肉分切後的產品分級階段,進行秤重計量資料的MES系統平台建置與資料整合,將分級設備設置的感測器蒐集的數位資料,如:產品品項、重量、數量、等級、品質檢查(影像檢測標記)等彙整於系統平台,幫助產能、損耗率、工單進度與程序、機台運轉狀態掌握,可進行即時的資料顯示與初步分析。
數位化監控與追蹤生產軌跡
透過數位顯示螢幕將生產狀態可視化,運用儀表板動態即時顯示生產訊息,幫助產線現場人員方便同步確認工作事項,減少因人為錯誤造成的產品損耗;同時提升分級精準度、產品條碼同步輸出留有生產記錄,減省重複確認的人員需求。
亦盛重視特殊規格品項的產品差異化策略,產線現場運作進行數位管理可視化,能有效幫助提升各種產品規格生產程序與數量的正確性,助力亦盛的市場策略能有生產製造核心強化的支援與落實。
亦盛所分切、生產的肉品經屠宰衛生檢查合格,具防檢局屠宰衛生合格標章。扣合政策推動農產品產銷履歷數位化,資訊公開透明方便追蹤查驗,有相應的雲端數位資料上傳規範。如養殖牧場、禽肉屠宰廠及編號、屠宰日期等資訊,幫助消費端可檢視雞隻飼養無施打藥物或藥物殘留、肉品生產處理程序符合安全及衛生規範。並能識別國產禽肉食材來源,在產品具有衛生、安全、新鮮、品質的市場價值,幫助維繫獲利及產品價值傳遞模式的轉換。
轉型效益
精準掌握生產程序工作事項
生產程序各工作事項準確無誤,對食品批次生產量、價掌握有著關鍵的影響性,且可作為持續改善精進的正確方向,並因此帶來可觀的利潤空間。
精準控制流程,降低生產成本
亦盛面對的產業環境挑戰是產業缺工及人員流動率高,以及如何提升內部人員工作熟悉度及訓練工作衍生的相關管理議題。
藉由產線設備的數位化升級,協助企業掌握生產資源、降低人員重複確認的勞務及人力,可支援多個工作站項目的彈性提升,同時簡化工作內容或改換應用數位技術的工作方法,使人為錯誤降低,幫助運籌管理及工作流程順暢,降低損耗提高獲利,甚至能取得市場機會的產品利基策略,有後端管理系統支援提高業務準確性等。
產業借鏡
運用數位科技精進管理並轉換企業體質
亦盛的數位轉型重點,聚焦運用數位科技落實企業數位管理。在資訊透明、正確的流程數位化著力,運用ICT、雲、邊緣運算等技術,幫助企業內部資訊通透,助力生產製造的核心能力強化,能夠精準有效的履行訂單,減少重工及損耗;生產資訊對外部公開揭露,有助於產品價值及消費信賴的提升,進行企業內部的升級轉型。從生產製造核心能力的數位資產建置,幫助企業營運管理從數位優化轉換企業體質,保有市場競爭力。
漸進式推動數位轉型
此外,分階段進行各項業務的數位優化,降低轉型風險與企業內部組織適應能力的提升,為亦盛在數位轉型時所面對及克服的主要課題。
無論是內部人員訓練培育能由淺入深適應新工作方法,或是在企業可承擔風險的範圍進行轉型,與時俱進的管理系統架構與功能擴充疊加,例如:逐步串接生產資訊能批次追蹤產品,運用雲端平台使生產與財務資訊可對接、整合;或如運用機器視覺進行產品品質全數檢測,使得生產程序問題識別等營運效率改善有依據,從各項業務數位優化逐步轉向基於數位資產價值延伸的資源配置調整,掌握企業成本效益的獲利提升。
資料來源:資策會MIC、數位轉型力、數位轉型學院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