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宮廟的數位轉型

宮廟的數位轉型

出處:經濟日報|詹文男|數位轉型學院院長、台大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從行銷的角度而言,其所提供的心靈療癒也是一種產品與服務,為了維持組織生存,宮廟也需數位轉型。

蔡總統10月中旬參加台北市社子葫蘆寺建廟75周年水陸除瘟巡安起駕大典,主持起駕儀式。蔡總統致詞時指出,過去兩年疫情起起伏伏,感謝各宮廟為社會注入更多能量,靠著全民團結以及各大神明的保佑,把疫情控制下來,未來國門正式開放後,希望大家團結一起拚觀光、拚經濟,讓台灣繼續進步,穩健發展。

這次參加遶境的廟宇包括松山慈惠堂、大甲鎮瀾宮、麥寮拱範宮、台北關渡宮、大龍峒保安宮、社子島坤天亭、白沙屯拱天宮、北港朝天宮等九尊神佛,齊聚除瘟驅疫,是疫情以來北台灣少見人潮洶湧的活動。過程中除了網路分享直播即時遶境情況,也運用無人機空中鳥瞰各種民俗活動,同時還鼓勵網友透過打賞星星贊助,充分運用數位科技與社群媒體無遠弗屆的影響力。

基本上,數位科技的迅猛發展,早已滲透至各行各業,宗教也不例外。許多廟宇早已與時俱進的透過線上進行祈福、禱告讀經、祭解補運、點燈(光明燈、財神燈、姻緣燈、安太歲…等)、求籤、QR code掃描捐香油錢及販售各類多元的文創商品,甚至發行NFT等虛擬資產。

這兩年因為疫情的關係,更加速了宗教在零接觸上的數位轉型。例如在行銷上,透過如臉書、Instagram、Youtube、Line,甚至抖音等社群媒體來接觸無法出門到廟宇參拜或至教堂做禮拜的信徒或教友。曾經有位年輕女性的太子起乩影片在5分鐘內觀看次數竟然高達百萬次,效果驚人。……

本文同步刊載於經濟日報
完整內容請至『宮廟的數位轉型 | 名家觀點 』閱讀